2009-04-30

食尚要素


◎【展覽源起】
素食主義無論是為了信仰、健康或環保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新潮流,全球有機農業也成為新生活模式。基於「公益、健康、環保」三大理念,並以「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健康養生」為主軸,讓地球村公民愛護地球、尊重生物、擁有快樂生活。

素食在中國是葷食的對稱;在日本,稱為「精進料理」;在西方國家,叫做「健康食物」,從不同國家對「素食」名稱的詮釋,即可看得出素食對現代人來說,是有利身心的飲食觀念。

近年來全球吹進素食有機風,西方社會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但不一定都與宗教信仰有關,大部分是基於衛生、健康,甚至時尚的理由而選擇吃素。據英國民意調查,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素食者,有八成的人認為未來素食的人口會愈來愈多,預測到二○三○年時,英國人全將是素食者。因此,素食、有機生活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之飲食新驅勢。

◎【辦展宗旨】
由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人間福報》主辦,佛光山派下各分別院、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協辦的「2009第五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將以往著重於口味及形式商業性之展出,轉化成著重「健康養生、淨化社會」的全民體驗。

如何吃的健康和安心是現代人關心的重要課題,建立消費者可安心食用「素食或有機食品」的信心平台!此外,也建立素食及有機業者產業交流,共同開拓素食與有機產業市場,一起宣傳吃素減碳正確飲食觀念,共同爲搶救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展出時間為:5月7日~5月10日,10:00~18:00
活動網址:http://www.merit-times.com.tw/organic2009/

有機可尋

2009-04-26

玉米田的奇蹟



故事主角影片《綠光》玉米田的奇蹟 1/3~3/3


「離苦得樂」的本能,不是人類的專利。除了外貌形象不同外,動物也有感情,牠們也有喜怒哀樂--「萬物平等,同沐天恩;一念慈心,天下歸仁」。本書提供數十則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情互動,偶有數篇人對動物的殘忍作為,在在提醒我們:動物與人一樣,也需要愛與尊重。愛,是一切生命共同的語言,唯有愛一切生命,跳出狹隘的自我空間,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摘自有情天地編者的話

動物是可以溝通的--許多實際經驗證明,動物確實可以透過種種方式溝通,牠們能了知你真正的意圖。
  • 福智麻園農場玉米田的奇蹟.ppt (資料網址)
  • 農夫無為治鼠 共創玉米田奇蹟─自由時報
  • 玉米田的奇蹟:網路追追追
  • 有機生命成長的見證─福智麻園農場農友許玉堂、許順情兄弟
    麻園農場有一片六甲多的田地,每天都可看到有機農友許玉堂、許順情兩兄弟和他們家人在田裡辛勤地工作著。兄弟兩人從小跟著父親在麥寮鄉耕種,長大後,一面 在自家農地工作,一面做青蔥的批發生意,收入頗高,也賺了不少錢。是什麼力量使他們放棄那麼高的收入,把自己的田地全部轉作有機,又到麻園農場領地耕種 呢?這一切都是大哥許錦志的鼓勵。
  • 歡喜果園有機甜柿
    後來有位學佛的朋友建議他們念佛回向,潘先生心想:這會不會太離譜,有效嗎?但是潘太太先採取行動,以懺悔的心與動物互動:「這地本來就屬於你們 的,我們為了生活佔用了,請你們原諒;這些果子你們都可以吃,但請整顆吃,留一些給我們。」 很奇妙,情況逐漸改善,鳥真的不再整園亂啄,會把整顆吃到只剩蒂頭,還曾經看到三隻鳥同時吃一個呢!與松鼠的接觸也是一樣,樹林邊松鼠很多,潘太太也是誠 心告訴牠們,最旁邊這一排留給牠們吃,之後一年比一年改善,牠們也會互相傳遞訊息,知道的會告訴不知道的,只偶爾有新來的較調皮會吃過界。去年原本預計牠 們會吃兩排,結果只吃了一排。潘先生到此完全相信:只要常存善念,心懷感恩,動物也可以溝通。詳全文...歡喜園種歡喜果
  • 蟲蟲也聽話摘自有情天地
    講不同語言的人如何溝通?用肢體語言。那人和蟲如何溝通?且看曾負責管理石岡農場的邱家財和高月霞夫婦,是如何和園內的蟲鳥互動的。他們認為蟲鳥和人一樣 都珍愛生命,都有靈性,只要至誠,心聲是可以互通的。他們把這些蟲鳥當朋友,和平共存在他們的有機農場裡。高月霞種了五畦高麗菜,告訴蟲兒:「中間一畦給 你們吃,兩旁的我們吃。」果然第三畦吃得只剩硬梗和外葉,兩旁的種得很好。桃子也是如此,給鳥吃的那一棵啃得乾乾淨淨,只剩果核連著枝,幾步之遙的果樹卻 沒有被啄。看得水土保持局派來的拍攝人員嘖嘖稱奇。
  • 願一切生命得到愛   (約翰‧羅賓斯  陳瀅口譯 寧傑筆錄 洪美卿文字整理)
    這個故事發生在海洋大約10歲或11歲那一年,那時候我們住在一個很小的房子。有一回,我們家裏突然來了一大群果蠅,牠們無處不在,我們想盡辦法讓牠們離開,我們把地方收拾得很乾淨,把食物收好,但是,牠們始終不走。有時候我們甚至不能隨意呼吸,因為我們怕萬一不小心就會吸進一隻果蠅。後來,我們決定好好 地與牠們談談,希望牠們離開,但是牠們不理我們。我們不崇尚暴力,可是久而久之,我們想,是不是該買一把果蠅拍來試試。不過,我們的兒子海洋說:「不, 不,不,你們買蒼蠅拍之前,讓我試試看。」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果蠅。親愛的果蠅……
  • 給蟲蟲的一封信   福智之聲 第178期
    福智國二生的習勞課:男生下田,女生下廚。男生上學期的主題作物是玉米,沒想到蟲害嚴重,老師決定一周後要噴蘇力菌,一群大男生眼看蟲蟲有危機,決定仿效海洋的故事,寫信給蟲蟲。
  • 慈心大道 明月高照
    接著,先從容易栽培的玉米開始種起,不久,玉米就長成綠油油的一片,蟲兒好像也很配合,專吃頂部最嫩的一小塊地方,其他部分都安然無恙。「採收後將有蟲的 那一小段切下來讓蟲吃,並且感謝這些蟲,沒有到處亂吃,讓大家還有整穗的玉米可以賣。在切的時侯,也盡量小心不要切到蟲兒,傷了牠們。」尊重生命、和萬物 和諧共處,一直是黃老師從事有機農作深切的期望。
  • 慈心新里程 邀你共耘福田
    鑑於麻園農場應該不只具園區的外護和生產的功能,在福智村的整體規劃裡,這一大片土地應該進一步成為落實慈心理念的櫥窗,說服大眾有機是智慧的選擇,兼具 生命、生活、生產、生態的永續活路,這樣才能對社會發揮更深層的影響力。...而且每塊地都要留一區「布施區」,好讓眾生也有得吃。
  • 快樂的年輕農夫
    一旁的淑蘭聽了兒子一番打從心裡的話,對「心量要大」特別有感覺。年初山東白菜收成前,蟲害有點嚴重,明晉的爸爸收割時,索性留數棵專門給蟲吃。沒想到蟲 蟲好像懂事似的,專吃幾棵,另外兩三棵完好無蟲吻,好像是對他們能與牠們共存共榮的回報。明晉馬上補充連老鼠也會感受到人的善意:「以前老鼠都是在玉米田這裡咬一口、那裡咬一口,現在會完整吃完一穗玉米。」
  • 慈心有機驗證農友的心路歷程

2009-04-25

心之田蔬食坊

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中
「心」靈的力量是高於物質的
但是人們常常忽略了她
我們如何跟「心」相處
「心」的這一塊田是
可以改良的 可以培養的
可以栽種的 可以培福的
可以承接一切苦 也可以成就一切善
希望我們心的福田 在一食一飲中步步成長

「心之田蔬食坊」是一群屏東市的醫療工作者在修習廣論之後,
領受日常法師的悲心與願行,身體力行對眾生的關愛,
在養生、養心、長養大地有情的理念下,推展有機蔬食,盡量讓
有機蔬果、有機米及有機茶等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為一般的民眾所享用。
這裡我們結合有機農業,慎選健康食材,如此、不僅可以為恢復
大地生機盡一分心力,減少殺生並且可以增進健康,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2009-04-17

水來青舍


《文華與雪晴的移動古厝》公共電視誰來晚餐2009年4月16日晚間九點首播
  • 時蔬慢食風 「水來青舍」邀您細細品味!
    清嘉慶年間,一棟建於大陸安徽省的花廳,在21世紀遠渡重洋,到了台灣,於桃園縣觀音鄉定居,且正式命名為「水來青舍」,若要深入了解「水來青舍」近 250年的歷史軌跡,恐怕得搬一張板凳,好好聽聽「水來青舍」主人李文華、女主人翁雪晴仔細說書一番。其實,「水來青舍」引人入勝的,除了它那特殊的建築背景外,其所提倡的時蔬慢食風,也讓許多饕客為之著迷!「水來青舍」主人李文華、女主人翁雪晴表示,「水來青舍」的時蔬慢食主義,並不是指吃得慢,而是希望大家靜下心來細細品嚐食物最原始的美味!此外,兩人也深信大自然造物自有其奧妙,因此,「水來青舍」跳脫傳統以菜單點菜的方式,而是將當季最新鮮的時蔬作為應景料理,沒有菜單的束縛,如此,才能吃到最圓滿的蔬食藝術。
  • 重現夢想桃花源
    我們之所以會去安徽尋訪老宅,最初是因為我在收古董時,買到了一尊大佛。朋友告訴我,大佛原本應該是廟裡供信眾朝拜的神像,建議我找個地方供奉祂。我們當 時想去大陸蒐集一些窗花、木頭,為大佛蓋佛堂,沒想到就直接搬回了一幢老房子。既然初衷是為了安置大佛,這個信念確立了,我也就越來越清楚自己一路究竟在 做什麼。古宅重建完成之後,過去蒐集的古董,自然成為最好的佈置與傢具,大佛也安置其中,成為中心。我為徽宅取名叫做“水來青舍”,“水來”是我外婆的名 字,“青舍”是取“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字詞。
  • 《水來青舍的故事》中視"世界真奇妙"2006.3.27晚間9:30分播出
    屋內陳設的桌椅,都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董,但都很有親和力的供客人使用,其中一尊元朝佛像,雖然經過七百多年歲月的洗禮,仍不減莊嚴的慈悲...水來 ,是李太太的阿嬷的名字 ,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根據李太太的描述,阿嬷很熱情,一見到人就會來個熱情的大擁抱 ,這在民風保守的澎湖,是很少見的,阿嬤往生時,是在唸佛經中安詳的離去,臉上還掛著笑容。
  • 重回大宅門 從黃山搬來的立體積木 商業周刊Alive優生活 九月號(40期) 2006.01.30
    四年前的中秋節,原本就從事骨董買賣的翁雪晴和先生李文華前往大陸黃山工作兼賞月。大概是當年的月色太美了,讓原本只是要看木頭窗花的兩人,竟然誤打誤撞地就搬回了一幢老宅。現在回想起來,夫妻倆都異口同聲說是「偶然的注定」。
  • 水來青舍照片:介紹一 介紹二 介紹三 介紹四 介紹五
  • 水來青舍重建過程照片BY名式明室
  • 水來青舍@Google地圖

水來青舍(前4'30")影片由paitree提供

2009-04-13

2009美國福智「企業與人生」研習營


歡迎來報名!!
研習時間
2009年6月6日 (六) 9:30 AM – 9:30 PM ~
2009年6月7日 (日) 9:30 AM – 6:30 PM;共兩日
研習地點
Cupertino Quinlan Community Center,
10185 N. Stelling Road,
Cupertino, CA 95014

活動剪影

2009 N. Cal. Business Camp MTV from 福智企業菁英網 on Vimeo.

生命新樂章──2009北美「企業與人生」研習營

相關訊息
全國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 (企業營)

2009-04-06

讓孩子與聖賢對話 楊定一教出3位高材生

原文網址:非凡新聞周刊 │ 2008-11-30 文 張惠清

經典的意義,會隨生命經驗前進
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的3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目前就讀哈佛、麻省理工學院。他認為藉由讀經薰陶,不僅能增強孩子學習能力,對特殊兒童尤其有神奇效果。

五歲時被檢查出是過動兒的皓皓,每到星期天就特別興奮,他主動背起最愛的鹹蛋超人小包包,吵著媽嗎帶他去兒童讀經班,在那裡,有親切的老師帶著他轉圈圈、比手勢,蹦蹦跳跳的朗誦唐詩三百首。兩、三個月下來,皓皓不再隨意跳上飯桌、打亂餐盤,也不會唐突的跑進廚房亂開瓦斯,還會帶著三歲的妹妹一起念《論語》。

推動特殊兒童免費讀經坐在皓皓旁邊的圓圓,患有學習障礙,她不喜歡上學,也不愛說話,每天只愛盯著電視看。進入讀經班以後,天天朗誦四書、《論語》、《莊子》等經書,三個月下來,她開始願意跟著家人講話,還每天 吵著要去上學!

皓皓與圓圓,每個星期最愛前往的讀經班,位在毫不起眼的民生東路小巷弄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裡就是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回國後,在國內成立的第一所特殊教育讀經班,設立至今已四年,從未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目前全球約有一千萬名兒童接受過讀經的啟蒙,但是楊定一推動特殊兒童讀經班,更進一步幫助了不少腦性麻痺病童、遲緩兒以及過動兒等。這些小孩有的到了三、四歲才會叫「媽媽」,有的自閉情況嚴重到連父母都想放棄,卻讓一本本可能被人視為八股的古經書、一句句可能已被人遺忘的詩詞,給救了回來。

早在一九九九年,楊定一就和妻子王瑞華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楊定一說,一天只要十五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的朗誦,就能悄悄改變這些特殊小孩的學習能力,也讓不少無助家庭點燃對生命的希望與喜悅。

兩周即見過動現象改善
楊定一的理論很簡單,透過讀經搭配物理治療及運動,一方面可以改善孩子的說話方式,另一方面還能打通他們原本氣阻的部位,氣通了,身體健康就會進步。

「讀經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環,朗誦其實也是一種功夫,可以讓小朋友訓練開口講話的勇氣,讓他們講話比較清楚,而且朗誦會改變呼吸快慢,也是針對體質在調整。」楊定一說,有些過動兒,要他們靜靜坐在位子上讀書根本不可能,但這些小朋友進入讀經班,會很自然的拿著書本跟著老師一起朗誦,如果回到家父母帶著唸,每天讀經四小時以上,大約兩周左右,就可以改善過動的現象,如果一星期讀經一天,大約兩個月就能看到改變。

除了對特殊兒童的改善有神奇的效果外,讀經對於一般孩子的智力發展也很有用。從小就是天才兒童的楊定一,十三歲考上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雙博士,他的天才基因也遺傳至三個子女,長女楊元寧,未滿十六歲就已經出版書寫流暢的中英文插畫童書,如今已經是哈佛大學高材生,老二楊元平也在今年高分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朗誦古典文獻的成就,直接展現他的三個小孩身上。

小孩受益個個成高材生「小時候讓他們讀經,包括唐詩、《三字經》、《易經》或是《道德經》,也讓他們唸莎士比亞優美的文章,還有就是多跟他們溝通。」楊定一說,「讀經效果真的很驚人,在美國,老師特別稱讚我們家小朋友英文語文法特別好,寫出來的文章跟別人不一樣,特別有結構,我才驚覺原來小時候讀經、讀詩詞的力量是這麼強大。」

提到孩子,楊定一放心的說,自己工作忙,美國、台灣兩地跑,卻不擔心三個小孩的生活,甚至元寧暑假到紐約當模特兒,也都不擔心會被影響,因為他深信孩子從小在讀經中,已經學會判別對與錯。

長女楊元寧,也深深體會讀經的神奇效果。「我大概三、四歲才開始朗誦,但弟弟元平兩歲就開始了,我們會一起朗誦《老子》、《大學》、《中庸》,以及唐詩、《佛經》、《聖經》,爸爸還會為我們朗誦「美國人權宣言」、「我有一個夢」(馬丁路德金恩著名演說)、莎士比亞文學等。」她說,小時候讀古文只是好玩,長大後發現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的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尤其是進入大學後,還會把從小所讀、所吸收的東西,與自己的思想結合。

朗誦可直接與古人對話
「經典的意義會隨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前進,」楊定一說,這不是理論,也不是空想,經典會與時俱進,隨著人生智慧增長而有不同的體會。

另外,不少剛接觸讀經的家長,每回遇到楊定一,總會一臉狐疑的問他,為什麼是讀這些經?為什麼不用跟小孩解釋字面上的意思,這樣真的有效嗎?

楊定一笑著說,「你看我三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就讓小孩朗誦,不要刻意去解釋,小孩反而可以直接跟這些古人對話!」直接與古人對話?聽來有些玄妙,但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卻有一套證明理論。

他認為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唐詩或者是《道德經》等,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五千年,「請問,有什麼文章,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卻沒有衰退,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所以,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涵蓋文化與生命,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而且十分強調「善良的行為」,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平靜的作用,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

經文薰陶不須刻意解釋楊定一曾在美國針對過兒童腦波變化做研究,他發現,當小朋友朗誦古文時,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這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何不須解釋經文意義?楊定一說,大人講的不一定正確,
因為大人會加入許多個人我執的成見,讓孩子直接朗誦、和大師對話,孩子們會有足夠的智慧了解,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領悟的時間雖然各個不同,但只要長時間朗誦,就會發現對他們為人處事發生一些正向的變化。」楊定一說,父母和小朋友談道德,孩子不一定懂,但是聖人留下的辭句,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效用,等於對小朋友的人生做了正面價值引導,在高道德標準長期薰陶之下,長大後面對生命的逆境或誘惑,也知道如何因應。

而且研究也發現,讀經的孩子比一般兒童記憶力更強,且讀經時腦波變化類似深度打坐時的反應,由β波轉為緩慢的α波,身心也變得寧靜安詳,注意力也更為集中。

亂世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訪談間,楊定一有感而發的說,台灣競爭激烈,父母總是把自身的焦慮和不安,傳達到兒童教育上。成人常因忙碌而無法回應孩子的每個行為,總是到失去耐性後發作,讓孩子收到錯誤的訊息,也為父母兩極化的行為感到困惑,甚至在日後模仿同樣的神經質行為模式。

父母最好以開放的方式來溝通孩子的行為,而不要迂迴批評、反控,或神經質的咒罵,這樣能幫助孩子清楚的了解他們該如何回應。透過經文朗誦,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觸經典智慧,達到身心靈轉化的的諧振、均衡狀態,也算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

相關訊息
  • 楊定一談心靈的力量 ── TVBS看板人物
  • 楊定一、王瑞華談子女教育 自由發展前,先給孩子大嚴格
    楊元寧九歲那一年,楊定一邀請了幾位好友到家中打禪,三個孩子也順勢跟著大人參加禪坐。楊定一記得,大概到了第四天,楊元寧突然放聲大哭,原本他以為女兒 身體不適,沒想到她卻語出驚人告訴父親禪坐後的感想,「人就是空。」就像開了竅一般,熱愛寫作的楊元寧,藉著巴西小男孩和爺爺的對話,寫出《不再恐懼》 《大笑老人》《業力》等六本書,抒發她對於世界及人性的觀察與思考。其中她最愛的一本《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講述的是人們應該隨時停下腳步,沉靜地傾 聽大自然,「我寫的是給大人讀的童書,讓大人讀完再講給小孩子聽,」楊元寧眼睛裡閃著光芒。除了寫作,楊元寧心境的昇華也表現在藝術上。特別是12歲時,楊元寧手繪的一幅佛陀畫像,獲得「紐澤西州長獎」,還到處巡迴展覽了半年,直到現在,楊定一仍被畫裡佛陀的安祥沉靜所震懾。
  • 哈佛才女楊元寧,20歲的慈悲之心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 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志工 企業家之後,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 哈佛心體驗
    哈佛只招收成績全A的學生嗎?哈佛新生楊元寧除了是高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同時兼具時尚模特兒、作家等多重身分,活躍的她以自身經驗揭開哈佛的神祕薄紗。亞洲學生或父母可藉此一窺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其核心價值及傳統學風,有助於重新思考全人教育課題。 完整披露全世界最頂尖大學--哈佛大學新鮮人生活全紀錄她是台塑集團第三代楊元寧, 她以文字哼唱著屬於她的大學未央歌--八年級新世代的生命理想與真實生活--希望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