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7

「心靈改革」對人類生命價值之真實意義

常法師
(87年2月25日講於桃園縣中小學校長會議)

「心靈改革」必須做實踐工夫,透過身體力行實際行持去體驗、去享受改造心靈後的境界。為了實踐,首先必須確立起此一命題的價值觀念。因為價值觀念會影響行為實踐的效果,當大眾能體認其價值時,再引導他們實踐,可行性便可大大提高。

  談這個題目,可以從「做學問」及「實踐」二個角度看,二種立場談。「做學問」,發表一篇論文、一場演講,換來一些相應的報酬,如此而已。這也是 世間比較普遍的現象。另一種方式是「心靈改革」必須做實踐功夫,透過身體力行實際行持去體驗、去享受改造心靈後的境界。儒 家如朱熹、王陽明等理學家,乃至 於春秋、戰國時孔子、孟子,師弟之間從家庭孝悌之倫理開始,以至於進趣天下大同境界。餘如道家、佛家、天主、基督各種宗教等等,大致也都朝此方向進行。當 然,上述做學問的學者,多少也會有些體驗。而以實踐為主的理學、宗教等,也一樣會流於徒具形式的口耳之學。今天但就二者的本質大概如此分述,用意在介紹各 位一條經過實踐已見功效的例子。為能引玉, 所以在此拋磚。
  前者,「做學問」一者非我所長,故不敢談。再者,目前有的是學者專家,各依其所長如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等,發表的許多論文,洋洋灑灑,汗牛充棟,提供了許多寶貴資料。可以向那方面去尋找,所以也不再多談。
   今天我在此所講的,介紹給各位的屬於後者:如何來實踐,以求得其所期的利益。為了實踐,首先必須確立起此一命題的價值觀念。因為價值觀念會影響行為實踐 的效果,當大眾能體認其價值時,再引導他們實踐,可行性便可大大提高,否則再好的東西,猶如和氏之璧,難生所期之效。所以在討論這個主題 前,謹以野人獻曝的心情提供建立價值觀念的淺見。
  為何需要「心靈改革」?它對我們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國家有什麼重要價值?欠缺的話,又會產生什麼反面影響呢?要衡斷這些問題,必須從眼前可見的現象來觀察抉擇。
  我們所處的世界從較深一個層面來看,似乎充滿著缺陷與痛苦。但也正因為不圓滿有缺陷,才會推動大家努力,用種種方法謀求改善。古今文明 的演進如此,近代科學的發展動力,也不外乎此。然而當今世界,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大家都以為比之以前有了高度進步。但缺陷痛苦似乎並沒有得到改善, 反而是越發展苦難越多,心靈越空虛。
   淺處來看,生活欠缺生機盎然的情趣,深遠處看,找不到莊嚴崇高的人生目標。以個人看,除了膚淺的追求聲色滿足於物質之外,人生變得毫 無意義。再從群體來看,人與人間缺乏互信互助的和樂,而令人焦慮難安的互相爭鬥反倒不斷升高,個人、群體,都是苦難日增。長此以往,後果不言可知,所謂 「科學昌明」、「人類進步」,豈不大成問題!
  竊以為,所以會造成這般地步,實由於人類尋求安樂過程中,所導致的追求、競爭、價值觀念等三種方向的失誤:所言失誤者,並非追求、競爭、價值觀念等有問題,問題在這三項的方向有了偏失,所以說是方向的失誤。
追求方向的失誤─偏向物質追求
  現代文明的最大特徵,是由於偏向物質的追求而導致宗教、道德熱誠急遽減低,甚而否定或詆譭。
現代科學大大改善人類的物質文 明,這不是問題,也有其貢獻與價值。但是過分朝向物質發展,偏向追尋的結果,形成了「唯物」觀點的思想主流,乃至於對人類自身,亦視為純粹物質的集散,以 為「人死即完」。於是面對「只有今生好活」的局面,如何能不縱情享受、追求物欲之樂呢?又既然死亡如同灰飛煙滅,便毋須負責,大可隨意而為,何必懼怕道德 觀念下的良心譴責、佛道等教之因果報應、耶教所謂之死後仲裁呢?這種唯物思想,很自然形成了庸俗的功利觀念,快速導致道德崩潰、宗教沒落,而人生的真正價 值、深廣意義,以及精神生命的昇華等,全盤被忽視、否定掉了!

競爭對象的失誤─認為競爭才能刺激進步
  現代社會的第二個特徵,由於彼此競爭,造成極大的不安、緊張與壓力。
現代人認為透過競爭,才能演進。最優秀、最適應時代潮流的人才,都是最善於競爭者,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偏頗進化論思想,其結果是使人類造成弱 肉強食的獸性世界。彼此虎視眈眈,巧取豪奪,蠶食鯨吞;舉世滔滔,莫不皆然。即使所謂的「合作」,也只是基於一時利害關係上的聯合,一旦平衡消失,立刻 化友為敵,最後彼此仍要設法吃掉對方。這種輾轉相循的惡性競爭,勢必永無休止地延伸下去,終於弄得四面皆敵,無時無刻不在被吞併、被淘汰的恐懼中過日子, 直到整個人類,乃至地球毀滅為止。人與人間何來互信互賴?何能免於終日惶惶不得安寧之勢?人類真正進步的一種機能,來自彼此互信互助、分工合作、互助策勵而漸次改善提升的效應,便消失不見了!

價值概念的失誤─自由的泛濫與價值的虛無
  現代社會的第三個特色,是偏激的自由、人權、與平等。
現代人的主流思想認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獨立價值,有權利去自我創造、自我實現。這觀念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出在以自由、人權作護身符,單從保護自身的褊狹權利著眼,只顧不受他人限制,而不知尊重他人;只知個人膨脹,而不知群體和樂。結果是不能收斂自己,看不清楚自身問題,也就無從自我改善提升;更看不到自身責任,不但與群體脫節,更威脅損害到由互信互助所建立的共存共榮的整個大環境。

   這種錯誤的自由人權觀念,又形成一種空洞的尊重彼此,互不干涉的冷漠現象。本來個人生命成長中,由經驗積累的智慧精華,上下傳遞,是 代代生命成長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欠缺了這個,人像未開化的土人一樣,幾同禽獸了。但如今此一精神食糧卻被看作是不宜加諸別人的主觀價值。於是老師以做人 道理向學生勸導時,被視為「干涉」,被戴上種種罪名,最後課堂上只得傳授「純客觀」知識,學校變成「職訓中心」。更甚者,連子女生命墮落,父母也無力出言 規勸,因為既講自由人權,這無非正是個人意志的自由選擇,如何能橫加干涉!面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下一代,豈不眼巴巴看著人類經數千年累積,代代相傳的經驗文化,慢慢銷鎔腐蝕,人類開始走入價值虛無的時代。而社會的畸形變態亂象也就勢所必至的日形惡化了。
  面對上述目前種種畸形怪象,竊以為需從下述兩方面來作思想的澄清輔正,以形成實踐力量,或可匡正時弊:一、重建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二、輔以適當宗教素養。
重建倫理道德觀念
  此觀念可以本國的儒家思想為主,而以世界潮流之趨勢輔助之。
西方近代科學,基於求真理的精神所作的理性分析,對外在客觀事物 所作精密正確的研究,確為人類作了很大貢獻。可惜的是,此種精神只放在外表物質的探索,而欠缺內在心靈的提升。因此未能使心靈、物質相互扶持地改善,所以 引起許多意外的副作用。傳統中國儒家思想,對心、物,內、外二者,特別重視內在生命成長。集儒家大成的《論語》,開宗明義便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 乎!」乃至「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此「學」非今人所謂的知識學問,乃是精神心靈的學習,是依義理文字的指導去身體力行的實踐鍛鍊,體會而成長的, 都是精神生命人格修養之學。不論是誰,如果有過心靈方面成長突破的經驗、或者類似這方面的領悟,對此便不會陌生。

  所以儒家的貢獻不在單獨成就客觀的知識世界,而是不離開生命,使客觀知識隨著生命成長而深化。然而並不否定客觀世界的認識,只是不把理性用在只為知識而知識的研究上;認識「一切自然規律,都是為了領悟人生、指引人生,」《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呈現了此種意趣。當然,也就由於重視內向,而在物質方面顯得比較不足。但就二者相互比較之下,內向的發展所引起的副作用,相對地就大大減輕得太多太多了。
  在群己關係上,儒家主張透過自我淨化, 確立了內心的善性,淨化褊狹私欲之後,再推而廣之「己立立人」,完成整體人倫的昇華。所以是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正心誠意起始,實踐自我 淨化;進而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做到止於至善的治國平天下的大同境地。由我為善之故,肯定 一切人為善,而至幫助一切人為善,積極的去兼善天下。所以自他間,不必也不能競爭對立,卻是透過自淨與達兼而獲得互相輔助,達到彼此生命提升的效果。
   在生命價值觀上,儒家不空洞漫談自由平等,而是以「內聖外王」來範定其內容。如前所述,透過自我淨化,生命成長體會逐步加深,展現在 外的,便是社會階級的楷定。這也是隨著彼此生命成長程度不同,楷定出不同位階,人人安於自身淨化所達到的本分階級,其社會倫理軌範、道德行為標準,乃藉此 相對安立,在己身位階中,內求於「仁誠」,外循於「禮義」。當生命成長程度越高時,外顯的社會地位、生命價值也越高。相對的,其倫理德行軌範之要求也越 嚴,利他的責任也越大。以 至於意謂著生命成長已臻究竟的最高成就者--聖王,如孔子所稱歎的堯舜禹湯等,就是這樣而成為最高領袖的。此「內聖外王」之過程 中,二者是相互相待而漸次提升的,並非要先圓滿「內聖」,才能實現「外王」,是以成辦「內聖」為根本基礎,再對應出「外王」的利他實踐。一如教學相長過 程,「教」可得到「學」的利益,同時又增長了「教」的能力與利人之效果,如此地自他輾轉提升。自我漸次穩固,利他的角色使命也漸次增大,生命空間也愈形拓 展擴大。由我個人推及世人,終止於無涯無私的宇宙。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此之意。儒家這種建立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倫理價值體系,使人人能在此體系中安身立命,相互扶持,步步提升,與喪失價值方向的現代自由平等人權主義等,實有很大區別。
  傳統儒家思想,追求方向以人為本,重視生命內涵的成長,而非唯物;論自他關係,「己立立人」,從自我淨化到與人為善,而非競爭互吞; 談生命價值,則「內聖外王」,各安其位,循禮而行,而非濫爭自由人權。其崇高目標,不一定能很快達到,但確可以相對地維持安和互助的穩定成長。所以確實可為現代社會亂象,開出一劑良方。
輔以適當的宗教教育
  不同宗教間,各以其個人所信者為主,餘教為輔,共同成就之。
宗教的最大特色,是除了重視心靈提升外,還提出生命無限相 續的特 性;這種特性帶給人們無限的嚮往與希望!所以儒家理想雖高,卻沒有宗教的影響力,因為人們確有此需求。試想:如果人死就完,則此生所努力的財產地位固然帶 不走,一生所累積起來的內心智慧,也到此為止,無法繼續增長,那麼再多的死後哀榮,又有何意義呢?反之,對為惡的人而言,既然一死百了,此生所作所為不必 負責,那又何必接受社會所引導的道德規範呢?

  宗教還有撫慰心靈、解決困惑的價值。現實人生中,確實充滿了種種的不平與苦難。個人的能力、財富、地位,差異極大,人生的境遇,時常 充滿痛苦、無奈。面對這一切,實有獲得合理解釋的必要,不但解決心靈困惑,更可進而由此通往至善之路。所以宗教信仰,絕不能輕率地論定為迷信,而實為人類內心的共同需求。
  確定生命的無限相續,則人生種種現象,方有可能得到合理解答,人類行為價值,也有了切身的依託標準。在無限相續中,目前所作所為,都 會影響自己的未來,果報均需自我承受。人們基於「離苦得樂」的本能欲求,外加以教育的善為引導,為求高遠的成就,便會節制只知眼前的種種短視行為,生起向 上、向善的動機。如此認識「自作自受」「善惡有報」之理,可產生強大的生命動力,遠比抽象玄妙的價值體系來得實際,所以不應以個人好惡,而任意褒貶。再說,輕率地否定,當人死之後,生命並非斷滅而是繼續以另一形態呈現,到時突然面對此未知局面,而毫無準備,將何以應變?
   生命相續的觀念,各大宗教皆有,只是詳略遠近有別。例如基督教、天主教,雖然未談無限生命相續,只提死後不入永生的天堂則將常淪煉獄,豈不也已擴開生命 範圍,著力於此生努力向上,以求美好的來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命無限,已不限於宗教,近來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也都認同此事,如 著作《來生》、《前世今生》、《生命不死》等書之作者便是,他們都有著共同特徵,即發現無限生命後,大大改變了功名利祿的庸俗人生觀,變得能以積極之心、 利己利人,而他們的著作,在世界各地,都形成搶手的暢銷書,確有其真實意義的。
  佛教所以承認「有前生有後世」、「有善有惡」、「有因有果」的前提,實有其正確深徹的理論根據──「緣起觀」(此同時也能提升倫理 道德行為之實踐)。緣起觀指出,心物必須互相依待,方能生起現象作用。其中心靈居於主導地位,但二者不可能分開來單獨存在,既不否認物質,也避免了現代科 學的唯物傾向,可導正偏向物質追求所生的問題。緣起論,是門非常深奧的實學。極簡要地說:指出我們所面對,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物質的、抽象的、物理、生 理、心靈各方面的,一切一切都是由一定的因緣條件所成,都沒有天生如此的。因為不是天生,而是緣起的,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切事物的緣由,從此根本處下手, 則一切問題方可真正獲得解決。為便於說明內外、身心、性靈之間的相待關係,下列一表以明之。

  從緣起論中,可以體會到一切的生命與事物,都是相互依待而生起、而存在的。生命的光輝之網,不可能截然分出彼此,大家休戚與共,牽一髮動全身, 自利與利他無法分開來單獨看待。所以會從「自作自受」的個別行為價值,提昇為「共成共享」的整體行為價值。如此,便能自他輾轉增上,互助共存,實現社會進 步。避免走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爭鬥局面。至 於自我努力、精勤學習仍屬必要,但決非你死我活的外向競爭,而是淨化自私、扭轉惡習的內在改善。乃至必先由自我淨化後,再以種種善巧方便,助人去淨化。直 到世界上無一人不受其惠,否則永不休息。為救助人人淨化之心願是為「大悲」,而真正能助人淨化則需「大 智」。大悲大智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這二者究竟圓滿的人格,就是佛弟子所宗仰的佛陀。所以佛法若言競爭,是這樣的。
  佛教透過緣起觀,不但認識自他相待的關連性,而使自他共同淨化提升;也由於緣起相互對待的平等性,而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教平等觀。由此,進一步則策發自己朝向無比莊嚴的崇高境界,堅定而勇敢地「願」「行」並進,以徹底實踐利他精神,引導每一個眾生走上人生之圓滿極致,即佛教的終極目標──成佛。而此一目標的完成,從學習、發願、自淨到利人,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此種願、行與使命,和形式上的爭取人權、擴張自由,最後落入價值虛無,完全不同。也可以說,這種宏偉瑰麗的佛教倫理觀,才是現實人生之自由、平等、人權,及其莊嚴的真實價值所在。
   實踐倫理道德與宗教教育,首在確立崇高的人生志向,要確立志向,則須對所嚮往的目標有正確的認識,並體會其價值,才能產生思想力 量,所以建立正確知見非常重要。然此絕非單單一些抽象的概念,一些文字知識,而是引導生命成長的實際修為指導。所以前面略述儒佛二家的目標與價值,目的在 於此。
  以上所言只是實踐心靈提升步驟的一個簡要理念說明,所以文字類似地圖,目的在按圖索驥,以得藏寶。至於真正的內容是在依此理念指導,去身體力行後所形成的一股團隊精神,及其力量等種種功能。而這方面,已經超出文字語言以外了。
  下面舉出身心方面三個實際的例證以供各位參考,先談身體健康問題。
   近數年來,農藥毒害,以及食品添加物的無形殺傷力,已經是個全世界的問題,國外且不談。在國內,大家都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但誰也莫可奈 何。早些時候,我曾經多次接觸到鄉間的農友,他們把外表長得很好看的蔬菜,賣不完不自己吃而丟在垃圾堆裡。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菜蔬裡滿是毒性很強的農藥。 乃至說「那是賣給城裡人吃的,他們的胃腸是鐵做的。」農友自己雖然沒吃這些,但他們噴灑農藥,經常曝露在農藥的毒霧之中。其受害程度,可能更深。至於「食 品加工之添加物」,前年據日本一家權威的專業雜誌報導:謂在日本,年平均每人所受農藥毒害為二.三公斤,食品添加物為三.六公斤。多可怕的數據。另據世界 衛生組織正式、非正式的統計,台灣這方面的使用量,較日本多。無怪國內各大醫院,從南到北多充滿著洗腎及各種癌症病人
  有鑑於此,我們就試著推行一項「有機無農藥」 的農作計劃,聯合道友中從事實際耕作者,親自耕作,中間當然經過許多困難,裡面從家人的 反對、懷疑,以至鄰居親友之譏笑,視為荒唐等等,種種有形無形的壓力。向外又需面對大量的勞力支出和蟲害等。開始時,第一批播下的種子剛剛萌芽,就被蟲子 吃得只剩一些根部和莖而已,這已令人夠喪氣得不知所措了,偏偏鄰地又來抗議說:「不用農藥,衍生了大量蟲害,也影響了我們的作物……」等等。
   諸位不妨想想,如果是你,面對這樣一場挑戰,將會如何?幾人能不灰心退縮?幾人能堅持下去?但我們靠著一項崇高的理念支持著自己,終 於克服了各種挫折,有了成就。不但得到政府中農業專家的肯定,去年,日本有一家這方面的權威團體來到台灣參觀考察,對於我們也同樣評價很高。這裡所以提出 政府肯定、得到很高評價,只是以諸位所知的評審標準提供你們信心而已。對我們自己,還是上述那種價值觀之力,使我們能不被時尚潮流所淹沒,而能克服種種困 難,走出了崇高目標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件,食品添加物。不詳明經過了,但歡迎你們來評鑑品哩。如諸位中知道「能量測試」之法,尤為歡迎。我們自己所生產者,不管農產品及加工品,能量一定高出很多。
  第三件,教育問題,這是屬於心理精神方面的。我們以福智文教基金會名義推展了「教師成長營」 及「兒童讀經班」二項活動。教師部份,利用 寒假,作前後一週的生活體驗。今年第八屆在屏東大仁藥專,原計劃收六百名,後因報名人數過多而增為七百,結果報名人數超過一千五百。我們並沒有作任何宣 傳,只是經以前參加過同學的經驗及受用,自動向人輾轉推介的結果。因為經過這類心靈改革的學習,撿回了他們失去的希望與目標,也使他們自覺人生的重大意義 之故。
  最後兒童讀經。四書五經,民國後不久,就已廢棄不讀了。最近有位師大出身的王財貴教授,也大力推動此風。因為同在推動讀經, 我們曾彼 此見面,交換意見,論專業知識,王教授遠比我們豐富,但據他說在他所推動而參加讀經,數以萬計的兒童中,以我們鳳山寺所推的那一班的效果為第一。實際上, 他只從「讀經後兒童的閱讀及作文能力」看,其實裡面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孩子們從小就在心靈上吸收了最佳的精神食糧,為他們的人生樹立了崇高的目標。」至 於外在世間大家看得見的利益是:「這些參加我們讀經班的孩子,從屏東、高雄、台南、台中到台北、基隆都有,除了與父母兄妹間的互動關係大大改善、家庭和睦 氣氛大大提升外,學校的功課也普遍地大為提升。」
  以上數例,實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今天這種急功近利,置道義於不屑一顧的時局下,大家都以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事實並非如此, 只要我們認清真正的價值,肯去實踐,必定有結果,因此提出作為前面所說的例證,以供大家參考指正。本 人對其他人文、文化及宗教不甚明了,但肯定東西方人文 演進,必有其所依據的崇高信念及深厚文化。至於宗教方面如耶穌基督的博愛精神以及新舊教那種傳播福音,捨己為人之行,甚為欣佩推崇,一定也有極大價值。若 能各取所長,互為主輔地扶持,定有更好效果。相信透過各位長官教育先進、諸方賢達的深思熟慮,必能為大眾找出一條康莊大道,成就自利利他的崇高人生目標。 一方面挽救目前急遽惡化的社會,一方面開創未來的理想世界。那才是心靈改革對人類生命所提供最有意義、最有價值之道。(原文摘自福智之聲第77期)


「週一無肉日」救自己!! 救地球!!

2008.4.15世銀IMF警告 糧價飛漲恐爆戰爭

2008.1.15聯合國的最新呼籲---如何挽救被吞噬中的地球?

煮蛙效應(the parable of the boiled frog)

當今人類面臨的這些問題,如何解決?10年前日常法師所開示的內容,讓我們看到了一盞明燈,歡迎參加福智廣論研討班,淨化自己,利己利人,共同力挽狂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