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菲菲芳草 滋土潤土

菲菲芳草 滋土潤土

台北 秋寧


  「從事有機耕種,最大的幸福就是他的田比較不容易遭受雨水的攻擊。」在南投廬山地區從事有機耕作的農友莊明堂和蔡年學,都有著相同的感受。若從先來後 到的觀點決定土地的使用權,雜草與這些小動物,其實比人更早在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後到的耕者實在沒有喧賓奪主之理。

  消耗大地的能量

   採用慣行農法的高山農地所面臨的窘境,就是大雨過後沒樹也沒草的土壤,大量雨水不停滲入,積少成多便形成一股向下擠壓的龐大重力,由於找不著適當的宣洩 口,久而久之就成了山坡地大面積土石滑動、崩落的元兇。一般農民普遍使用的殺草劑,不僅僅是生態殺手,更是台灣水土保持的一大隱憂。不知情的農民,連雨季 來時都忙著噴殺草劑。草是死光了,但地表的土壤同時也因為失去了保護而開始流失,瞬間且大量灌入的雨水,最後使得山區農地旁的坡坎也一併坍塌了。

   莊明堂對土地的了解與掌握,是建構在深厚的學理涵養與長時間的仔細觀察。他分析道:人類超限利用土地,不停地以農藥、化肥餵養出一顆顆又大又美的蔬菜, 即使表面上看來壯碩,但真正的營養與能量卻是愈來愈少。早一代的人由於土地本身的能量充沛,即便吃得較少卻身心康泰、少病少藥。而現在的農業,大多站在人 的立場上,奢侈濫用土地,手段錯誤與不重視生態平衡的觀念同樣嚴重。

  看到周邊土地因為不當利用,而在颱風時節造成莫大損害,莊明堂無限感慨地指著農場下方滿布土石的河床說:「風災之前,那裡原有一棟美輪美奐的民宿,現在全沒了!」人定勝天的概念,常常使得自己吃了大虧都不自知。

   一般慣行農友對於雜草,常欲除之而後快。沒有草的保護,即使噴上再多的水,最後都是混著泥沙流走,反而要更頻繁的澆水,浪費更多水資源。其實,草有許多 的功能,它可以保濕,也可護土,草愈多,保濕能力愈好;乾旱時,它可釋出水分;天雨時,表土不至於因雨水沖刷而流失;土壤愈老,礦物質沈積愈多,土質則愈 肥沃,對有機農友來說,草真是個寶。

  與作物共榮的小草

   「天雲茶園的草種很多,那是土質平衡的表徵,土壤中含有什麼元素,就會有和它相容的草種產生。」善於觀察的蔡年學仔細地說明。草可以淨化土中的有毒物 質,污染初期可能只有一種草適應它,隨著風吹雨露的滋養,其它草種會進來,土中的有毒物質漸漸被這些小草吸收分解。然而,人為的改良方式只是暫時性的,當 土質偏酸或偏鹼時,就調整酸鹼值,頂多半年、一年,土質又恢復了原狀,這就是為何化肥要一直追加的原因。久了土質會變硬、酸化,無法耕作。

   此外,有機栽培要時常觀察草相,當雜草稀稀落落時,要讓它開花結果,繼續繁衍;當各色草種遍滿時,必須在未開花前就砍草,以防止過盛。此外,草不要高過 作物的葉子,這樣才能保持通風,以免悶熱易生病害。不過冬天氣溫較低時,則不要砍草,因為草有保溫的作用。有些草高過作物時,蔡年學只是把草砍掉,而非連 根拔除,因為連根拔除會傷到植株本身,等到三~五年後,草的成長經歷多次的攔截,受到抑制,就不會影響植栽了。

  在土地 開發的初期,也許只有二~三種草,這時要勤於砍草,否則,等它變成這一區塊的優勢草時,將會挾帶其強大之勢力,佔地為王,勢必會阻絕其他草種的復育條件。 少了和土地元素相應的草種,土中的必要元素也將無法保留,土質勢必無法取得平衡。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除草,等待傳播者例如:風、鳥等帶來其他草種在 此落地生根,當草相平衡時,土質就能達到平衡,生態就會更豐富。

  一般來說,當土質尚未平衡時,長出的草大多是屬於尖葉或細葉,例如牛筋草等,等到闊葉草(車前草、莧菜)出現時,則表示土質已達到均衡。有經驗的有機農友,只要看草就知道土中什麼元素過量,什麼元素缺少,以自然的經驗法則,運用自然的資源,即可讓土質達到平衡。

  從事有機,莊明堂和蔡年學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即使當初令農友困擾不已的雜草,了解其特性及功能以後,不起眼的雜草也能滋土潤土,盡心保護地表,為大地貢獻出生命的光輝。

原文出處:福智之友第87期慈心大地》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