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31

徐安廬不只是天才更有愛心

  您15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再來我們要來看這位十五歲少年,他叫【徐安廬】,十五歲的他,已經取得【雙學士學位】,現在準備攻讀【醫學博士】。不只會讀書,他更有愛心。四年前,他才十一歲,已經跟弟聯手成立【世界兒童組織基金會】,希望全球更多的兒童,能擺脫貧窮,受更好的教育!
  靦腆的和大家一起說聲學姊好,其實安廬會說的中文不超過十句,緊張的抿抿嘴舔舔嘴唇,還戴著牙套,但害羞外表難掩他的光芒,安廬從小就獲獎無數,從美國科展大獎一路取得華盛頓大學的雙學士學位,就連游泳都拿下全美第四名。
  接下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安廬11歲時和弟弟成立了【世界兒童組織基金會】,另外更架設了這個英語教學網站,要幫貧苦小孩接受教育。受到父母影響,安廬不但聰明更樂於助人,徐媽媽受邀回母校中山女高演講,安廬和弟弟面對和自己同齡的高中生,沒有一絲高傲,安廬只希望付出心力,幫助更多貧童。(摘自15歲取得雙學士徐安廬放送愛心華視新聞 - 2006年8月22日)

相關網站:
徐安廬網站:www.andrewhsu.com
世界兒童組織網站:www.world-children.org
英語教育基金會網站:www.langedu.org
不只是天才—徐安廬的學習經驗與成長故事〕網站:www.andrewhsu.com/story/ 
徐安廬mail:kids@andrewhsu.co

2006-08-29

An Inconvenient Truth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e Planetary Emergency of Global Warming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作者:美國副總統(1993-2001)艾爾.高爾 Gore, Albert
出版社:St Martins Pr
出版日期:2006 年 04 月 30 日
語言別:英文

Al Gore: The Climate Crisis (47min Google video)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摘自電影快報 開眼電影
導  演: 戴維斯古根漢
發行廠商: 派拉蒙影業
電影分級: 護
電影類型: 紀錄片
台灣上映日期: 2006/10/13

  一部關於全球暖化的記錄片,以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演講為題材,揭露了許多令人震撼、令人不安的真相。
  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如果這聽起來像杞人憂天,請重新考慮一次。導演戴維斯古根漢執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日舞影展大受歡迎,該片記錄一個人以他無比的熱誠、深具啟發性的談話,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大膽戳破關於全球暖化的迷思和誤解,並激勵每個人採取行動阻止情況惡化。
  這個人就是美國前任副總統艾爾高爾,他在2000年總統大選敗選之後,重新調整自我的生活方向,全心全意為全球暖化的問題付出時間與精力,希望能夠以他個人的努力,讓世人真正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且幫助世人拯救地球,阻止它走向自我毀滅的方向。
  本片記錄了艾爾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他在這些以幻燈片輔助的演講中,同時展現出風趣幽默以及認真嚴肅的一面,以輕鬆自然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一般老百姓說明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事情尚未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浩劫發生。
  2005,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暴風季終於過去,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接近一個"引爆點",高爾以最坦率直接的方法解釋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他時而引用令人驚訝的事實數據,時而預測未來將發生的嚴重後果,中間並穿插高爾個人的心路歷程。從他在大學時在課堂上看到大規模環保危機產生的可能性;到他身為年輕參議員,意氣風發之時卻差點痛失愛子,因而改變了他對人生的觀短;一直到他差一點就成為美國總統所受到的挫敗。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失意喪志,反而重新投入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說服世人仍有時間做出改變,拯救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欲知更多資訊或採取行動:請到 http://www.climatecrisis.net/

關於艾爾高爾
  前任美國副總統艾爾高爾目前是世代投資管理公司總裁,這家設立在倫敦的公司以全新的角度進行永續型投資。他也是潮流電視(Current TV)的總裁。潮流電視是針對年輕觀眾的獨立有線及衛星電視台,節目內容主要是由觀眾自行創作以及公民新聞。他也是蘋果電腦有限公司的董事以及Google有限公司的資深顧問。他也是田納西州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艾爾高爾於1976年首度當選美國眾議員,並連任四屆。他分別於1984年及1990年當選美國參議員,並於1993年2月20日宣誓成為美國第45屆副總統。他在執政期間是柯林頓總統經濟團隊的核心人物。他也曾擔任參議院議長、內閣成員、國家安全局成員以及各項政府提案的領導人物。艾爾高爾率領柯林頓-高爾政府,致力於環保並曾撰寫關於環保的暢銷書《瀕危的地球》(1992年)。艾爾高爾與他的妻子蒂波目前在田納西州那希維爾市定居。

2006/07/14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林少予
放下政治 高爾「主演」環保片大賣

  日前墨西哥總統大選重新計票,美國媒體將之比擬成公元兩千年佛羅里達州重驗美國總統選票事件。高爾的名字又在媒體中出現。
  但事實上,讓高爾最近「走紅」的是他「主演」的新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賣座不錯,上映七周以來票房一千三百六十萬美元(約台幣四億四千三百萬元)。這是一部討論地球暖化的紀錄片,高爾的聲音與影像在片中各種圖表與影片中穿插出現。
  高爾在電影中說,去年是地球最熱的一年,而地球溫度升高,是人為因素導致。電影中最怵目驚心的一幕,是顯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地球溫度也隨之升高的動畫圖表;此外,電影中也使用許多對比技巧,如卅年前的非洲吉力馬札羅山頭白雪皚皚,卅年後只見些許積雪。
  「不願面對的真相」五月首映後,影評正面居多,紐約時報說這是一部必看的電影。負面評論多來自反對高爾環保主張的團體,他們認為高爾提出的數字與證據危言聳聽。美國政府到現在不願實施比較嚴格的排放標準,理由是威脅程度還不致此,其實是也擔心一旦訂定較高標準,會導致五百萬人失業。
  高爾在副總統任內,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環保與網際網路兩個領域;競選總統落選後(此後他經常自嘲「我曾經擔任過還沒上任的美國總統」),他還是在這兩個領域經營。「不願面對的真相」讓他的環保理念能夠以最有效的方法接觸到最多人。

2006-08-23

如何規劃生命中的財富

我這時才醒悟到,很多錢,沒有自己想像的有用;我也才知道,過舒服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花太多錢的。

  然後,我開始發現自己的健康在走下坡。以前,為了設計個東西,常常一、兩天不睡覺,等忙完後再補個眠就回來了。這時卻一天沒睡飽,第二天就頭痛。

  我知道,我人生的高峰期已過,我的生命開始走下坡了。有了這項覺知,彷彿被宣判你已經不可能再創生命的高峰,只能守著你既有的成就過活;未來的生命似乎已被決定,不再有前途,不再有未來!

  我這一生最珍貴的時光已經過去,我用我最珍貴的時光去追逐金錢,追到了金錢,卻覺得沒什麼用處,我忍不住問自己,我到底在幹什麼?我快樂嗎?

  想到自己是個科技人,設計了很多產品,卻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進展神速,而讓很多還可用、還很好用的東西,因為不夠新而被當做垃圾處理掉。我實在沒有幫上別人什麼忙,倒是浪費了很多資源,製造出許多垃圾及污染。我是可以賺到錢,但對別人卻沒有價值。

  然而,我的一生居然就這樣被判定。聰明的腦筋,好的學歷,搭上時代的幸運,成熟的專業及處事經驗,健康的身體,好的家庭背景,一切的美好,都被葬送,只換來幾千萬元。更可悲的是,這一點錢對我沒什麼用!我有幸可以不必再為生活奔波,但我活著有什麼價值?

  我把所有的工作都辭掉,重新規劃我的生命。我不願再用我種種優厚的條件做為換取社會、勝過別人追求利潤的工具。我希望能利用它們,真誠的為別人服務,不收取任何一分酬勞。我希望能對別人有一點利益,我自己的生命也多少能找回一點價值。

  偶然的因緣,我成了佛教徒,認真而且虔誠的佛教徒。佛教對生命真相的教育及對社會的關懷,更直接肯定了我對自己生命的重新安排。宗教的精神,是支持我無怨無悔全心投入社會公益的原動力。佛法帶來的智慧,使我能夠以更寬廣、更深遠的角度來看待處理事情。最重要的是由於佛法的關係,我得到了明師的指導及一大群同心同願,可以同甘共苦的伙伴,使社會公益的事業得以實現。

  台灣,舉國上下一齊致力於經濟的發展,忽略了人文及心靈的提升。雖然創造了經濟奇蹟,社會卻更混亂,公德心、價值觀反而退步了。社會更不安寧,百姓更不滿意。根本的問題在教育,在品德教育。雖然號稱五育並重,但實際上卻是智育掛帥。長久下去,台灣前途堪憂。再也找不到漢族淳厚的民風,漢族優雅的文化,只留下一群很會賺錢、很能競爭的經濟動物。

請點選標題詳見全文,原文刋在福智之友第29期 
福智文教基金會盧克宙總幹事
於九十一年四月在新竹科學園區之演講

2006-08-06

美味的迷失

吃的有思想吃的有見地

摘自 耕讀茶話53期 作者:老園丁

中庸:『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其味也。』
吃,影響著人們對生存的觀念,價值,生活,情緒,感受。

吃,這種人類生態最基層『飲食,男女』的需求,成為人們最不需要思考的觀感直覺。吃是每一個人每天都要的;『吃』這種存在味蕾觸覺的價值,不僅維繫生命的存在,由於饑餓和飽足的差距,動物性本能,形成了人類欲望和生活的追求點,也形成了一種文化。隨著歷史、地域,這種吃的文化也隨之演變。以前的人,如能吃得飽,算起來就是好命,極少數的富貴人家,就算每餐都能吃飽,也不盡然餐餐都很豐富,何況是一般平民百姓,有得吃,能延續生命就不錯了。
近代科學昌盛,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生活的提升,都有長足的進步。至今,

吃的豐足,比起過去匱乏的飲食,過猶不及,大量浪費,如不能仔細觀察了解現代的食物,恐怕壞處會比好處多太多。中庸:『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其味也。』每個人都要吃,但很少人能知其中的滋味。這滋味指的當然不是鹹的,或甜的滋味,也不是口味的好不好而已。這知其味之事,生民大計,社稷宗廟之事也。而我們近三、四十年來『吃』的滋味,跟土地、環境的污染息息相關,也是社稷宗廟之事;跟現代人不斷產生出奇怪的病狀,和高比率的癌症,都息息相關,也是生民大計。

美味的迷失

在餐飲的多元化,白熱化的競爭,和老饕對美食追求下,食物的味道,在調理的過程中,被加入過多的調味料,目的都是在滿足美味的欲望。雖然,這些美味的食物,在進食的時候,是很享受,食物入口有感覺的,卻只有六公分長距的味蕾區。食物從喉嚨、食道、胃、小腸、大腸一直到肛門排出,都不再會有美味的感覺。而更重要的,一般人大都不知道,這些美味的食物進入自己的身體,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許多餐廳為了要拉住顧客,越來越重口味,越來越辛辣;飲料市場,為了要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通常加了色素,讓飲品更為鮮艷,為了大量生產方便,用了化學香精調製飲料,為了讓保存長久方便,添加了抗氧化劑、保色劑、防腐劑;甚至於有些中藥材,為了保存方便以及藥材的鮮色好看,薰二氧化硫,浸泡稀釋硫化物,或弗馬林等。結果,年輕人以為,這些添加香精、色素飲料的味道,才是好味道,大眾的餐飲,以為重口味及挑戰麻辣,才是美味;人們在選擇中藥材時,以為那些鮮麗的顏色,才是上等藥材;小朋友在飲食習慣上,以為炸雞和薯條才是食物,青菜、紅蘿蔔的味道會讓人吐。這種習慣,使得現代人對口感『積非為是』,忘記掉食物原本的美味,味蕾錯誤的強制大腦的偏執,不但各種年齡層,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也由於食物的再精製,錯誤的形成現在的飲食文化。

食物的背後

精緻的食物是慢性病最大的導因,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和過份精緻化的食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化肥農藥所生產的蔬果,則是直接影響到土地、生態和我們身體的健康,是人類這三十年來惡性腫瘤和癌症的主因。過量肉食及不當的養殖,甚至於有些食物,間接對我們的環境,有著不可彌補的破壞(約翰..羅賓斯的新世紀飲食一書也有指出)。這些因文明和科學發達的過患,我們漸漸能理解清楚,這是我們對飲食選擇所產生的結果。
慣行農業為了產量,確保無蟲害,而使用了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土地酸化,鹽化後,留給子孫種不出做作物的土地。我們吃了使用農藥的蔬菜,微量的農藥殘留(ppm)會儲藏在我們的脂肪裡,不斷的累積,直到有一天成為惡性腫瘤。每一次都灑下農藥的土壤,含蓄著大量的毒素,最後給了溪流,給了大海,最後大海再給了我們。『吃』與大自然的相互影響,任何人都不可能豁免這個共業網。

改變飲食可以拯救地球

最近,知識的醒覺,人們注重養生,認知到過度精緻的食物,農藥的殘留,對身體幾乎是百害而無一利,人們到餐廳用餐,已經不像過去,追求的只是美味、調理的工藝而已,而是注重食物的來源,是否無農藥殘留?是否有機?食物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又是如何?這一股風氣,逐漸的已經在世界各大先進都市漫延。大家都在思惟,吃,僅是飽足和美味而已嗎?當然還有更高的要求。吃的有思想、有見地,是我們慎選食物,清楚的瞭解食物、身體、環境在天地間互為因果的關係。吃當然可以吃的環保、健康,而且真正追求的美味是食物原本的美味,而非雜混甚至於作假的美味。

當我們清楚,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對自己身體,對家人有何影響?對環境對土地乃至於對我們的子孫有何影響?當我們清楚慣型農業的蔬果是怎麼樣來的?我們須要的,是大家一起來勵行有機生活,透過自己對有機蔬果的需求,吃的有思想,吃的有見地,讓臺灣有更多的有機認證農地產生,臺灣很快就會成為有機島。